yiqicao cn
添加时间:传统金融受限,金融创新兴起。展望未来,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稳杠杆的背景下,传统金融势必受到挑战。但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已然蓬勃兴起。第三方支付中,互联网支付规模从09年5000亿元跳升至18年的29万亿元;而同期移动支付规模更是从不足400亿元飙升至190万亿元。互联网金融中,余额宝规模从14年2.2万亿元大幅上升至17年的5.6万亿元;而12年互联网保险收入仅略高于100亿元,但得益于13-15年间的持续翻番,16年其规模已超过3700亿元。得益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料将保持稳定。
我们选了两个市场底部区域来做具体分析:区间一:2008年市场底部定投表现时间: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点位:6124点——1664点跌幅:73%如果在这个区间里,我们进行了基金定投,结果会如何呢?我们分别选取了3个时间点来作为定投数据模拟的节点,这三个点位距离市场底部的跌幅分别是-70%、-50%和-20%,当市场下跌却依然坚持定投时,底部的收益率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最高的达到-45%。
新兴服务业崛起的三大动力。后工业化时代,新兴服务业崛起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逐渐转型升级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而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金融领域融资结构随产业结构的转变,信息服务业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二是消费升级拉动生活性服务业。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收入水平步入较发达国家水平时,与住行相关的耐用消费占比上升将放缓甚至可能下降,而与医疗保健、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支出比重将迎来爆发期。这些年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持续进行,实物消费从非耐用品向耐用品转变已经发生,蛰伏已久的生活性服务业也将迎来爆发;三是新型城镇化助推现代服务业。当前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仍存在不小的“裂隙”,部分城镇常住人口并未充分受益于城镇崛起,而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条主线,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助推器。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改变以往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传统模式,意味着与高速增长相关的铁路公路等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高峰期已经过去,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环保、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面临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并非是土地的城镇化,而是人口的城镇化,这意味着与居民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也将面临广阔的增长空间。
城乡就业格局转变新中国成立前,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1949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533万人,占比仅为8.5%。当年全国城镇失业人员达到474.2万人,失业率高达23.6%。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面临的最大就业问题是大量失业和无业人员。党和政府采取多项稳定就业的措施,对原政府公职人员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雇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扶持政策,对原有失业人员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等措施进行安置,并采取招收就业、介绍就业和自行就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扩大就业。
从分业务运行情况看,互联网企业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创新不断,带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保持稳步较快增长。信息服务业务,1-5月,信息服务收入规模达3004亿元,同比增长22.1%,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为90.3%。其中,网络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业务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24.5%。在信息服务收入中,电子商务平台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39.1%。
张纪南表示,当前还是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区间调控的下限,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的同时,就业质量也逐渐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突出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就业,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就业质量显著提升。